鳳山曹公祠(1922)
典藏作品
種類
作品
媒材
06.水彩
年代
1920s
作者:倪蔣懷
年代:1922
媒材:水彩.紙本
尺寸:23 x 33 cm
鳳山縣知縣曹謹,在1837年初到任時就遇到了鳳山地區的乾旱問題。曹謹當時導引高屏溪,使溪流由上而下,灌溉附近地區農田,終使之變成一年兩熟的肥沃桑田。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水利專家,建「曹公祠」緬懷之。
這座建於清咸豐年間的祠堂,前有碧綠草地,花木扶疏。28歲的倪蔣懷雖然恩師石川當時已返日多年,但他依舊經常出入鄉間名蹟,孜孜不倦地鋪席寫生。晴朗的天空,陽光充足,光影分明,倪蔣懷寫生這幅色彩鮮麗的曹公祠。特別是在取景上,他讓碧綠茂盛的叢樹綠地和澄紅的曹公祠建築,平分秋色,各擁半壁,即便祠堂建築未見全貌,但因色彩豔麗,仍不失其在畫裡主題的分量。
倪蔣懷(1894-1943)出生於台北,17歲就讀國語學校師範乙科(即日後的師範學校,現改制為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作品即入選日本水彩畫會年展。倪蔣懷早期跟隨石川欽一郎學畫,是石川先生第一次來台時的得意門生,也是最親近的弟子。熱愛藝術的他,本已決定赴東京美術學校深造,由於石川老師的婉言勸阻,希望他能以扶植藝術後進的胸襟,為台灣美術貢獻心力,此後,專心煤礦事業發展之餘仍持續作畫,並熱心推展美術畫會,讓他們無後顧之憂的專注繪畫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