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影烈豔 楊三郎繪畫紀念展
2015/01/07~2015/09/19

持扇婦人像(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 著禮服的原住民(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
「光影烈豔─楊三郎繪畫紀念展」
楊三郎是揭開台灣美術百年史序幕及台灣美術運動重要的領導前輩畫家之一,畢生傾注熱情於創作及畫壇活動的推廣。他氣勢磅礡的創作中,展現豪邁的性格,畫筆奔放,色彩鮮豔多變。除了對藝壇的貢獻之外,對繪畫創作的堅持及熱愛,皆讓畫壇深深追憶。
用全生命舞動畫筆
楊三郎(1907-1995),出生於台北永和。自小雖在家風儒雅、優渥的環境中成長,反而能堅持自己的夢想,朝自己的目標逐步邁進。由於對藝術興趣濃厚,內心常編織畫家夢。儘管小學時右手中指不慎遭細菌感染而截指,但並未就此影響他以繪畫為職志的雄心。稍長,在家人反對下,仍毅然赴日習畫,因他的堅持及努力,方獲得家人諒解。在20 歲那年,作品即入選「臺展」,隔年更獲「臺展」特選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展露繪畫長才,但他並不以此自滿,在一次意外落選的衝擊中,激起他要更突破自我的決心,亦因此決定前往法國深造,讓他成為台灣前輩畫家中,少數同時兼有留學日本、法國求學背景的畫家,自此也讓畫藝更為扎實。巴黎二年的觀摩及學習,尤其後印象主義自然情感的表現,對楊三郎產生關鍵性地影響,創作有更抒情、深沉的感性表現,畫面強調光與影的變化。
他一生的繪畫題材,以四季山林風景主題居多,喜好以鮮豔色彩和強烈筆觸描繪景色。完成畫作的時間沒有期限,目標是超越自己,達到完美。他認為寫生就是一種創作,一生不畏辛勞,造訪世界各地,描繪當地人文景色,從鄉村農舍到都市建築,畫筆忠實掌握在地季節色彩,留下時代風貌以及畫家面對風景當下最真切的感動。尤其令人感動的是,即使在晚年先後遭受失聰及中風的打擊,他依然持續搭長途飛機到處寫生。後期雖因生病住院而無法外出寫生,仍以親友贈送的鮮花作為創作題材,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仍不停揮動手中的那支畫筆。這股創作的熱情及意志,著實讓人敬佩。
楊三郎一生忠於自己的藝術理念,為台灣留下珍貴的文化資產及藝術創作。自法返台後,與陳澄波、李梅樹等8人,於1934 年共同創辦「臺陽美術協會」,成為日據時代最重要的民間畫會,此協會所舉辦的「臺陽美展」亦成為日據時期官方舉辦的「臺、府展」之外,本島藝壇最重要的美展活動。戰後,又於百廢待舉的局勢中,受聘籌組「臺灣省美術展覽會」(省展)。在台灣藝壇皆扮演提攜後進、推進美術活動的重要人才搖籃,影響深遠。
尼泊爾魚尾山 Fish Tail Mountain, Nepal 1987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97 x 130 cm
歐洲街道 A Street in Europe 不詳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53 x 65 cm
澳門舊寺院(大三巴) Old Church in Macau (The Remains of St. Paul's) 1955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50 x 60.8 cm
淡水古厝 An Old House in Tamsui 1985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50 x 61 cm
淡水 Tamsui 不詳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60.5 x 72.5 cm
破曉 Dawn 1938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80.5 x 130 cm
西班牙古厝 Old Spanish House 1980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63.5 x 75.3 cm
雪景 Snow Scene 1978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91 x 117 cm
藝術家簡介
楊三郎,(1907-1995),出生於台北永和。1928年自關西美術院畢業,作品屢次獲選「台展」、日本「春陽展」,回台後與好友陳植棋、陳澄波等研究畫藝。1934年自法國進修後,與李梅樹、陳清汾等七人合組台陽美術協會,為台灣藝術的推廣極盡心力。作品深受法國印象派畫風的影響,發展出揉合浪漫風情與光影寫實的個人風格,繪畫以四季山林風景主題居多,其次則為靜物、人物,色彩鮮豔多變。曾獲「國家文藝獎」特別貢獻獎、行政院文化勳章、曾任中華民國台陽美術協會理事長。1995年獲總統褒揚令與華夏一等獎章。
過去展出地點
地點 |
---|
創價美術館 至善館 |
創價美術館 新竹館 |
鹽埕藝文中心 (於2022/1/1起閉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