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化絢麗為真樸 席德進的繪畫世界

2016/01/06~2016/12/24

image
點選播放按鈕觀賞影片

席德進,戰後台灣畫壇最活躍的藝術家之一。成長背景歷經戰亂時代、社會重大變革,其創作風格亦隨時代潮流多所嘗試,各時期不同風格之創作,展現其時代歷程與思考,藉由席氏的作品可窺探藝術家在「西潮衝擊」及「本土反思」下的主體思考與回應。

兼納東方傳統及在地文化與西方現代主義的台灣畫壇開拓者

席德進(1923~1981),生於中國四川,中學畢業後,進入成都技藝專科學校,師事留法畫家龐薰琹,開始接觸馬蒂斯(Matisse)、畢卡索(Picasso)、張大千等中西名家作品。20歲時,轉赴杭州藝專就讀,受教於林風眠、趙無極、朱德群和李仲生,加深其追求藝術的心志。1948年來台,任教於嘉義中學,1952年辭去教職,北上發展,全心投入藝術創作,直至1981年病逝。 

人物是席德進創作生涯中從未間斷過的創作題材,他精湛的素描功力能精準描繪人物神韻,其中尤擅長以鮮明亮麗的色彩和銳利的線條表現人物強烈的生命力和情感,甚至其文化性格。六○年代,受美國國務院之邀赴美參觀、進而考察歐美各地美術館,受歐普藝術、普普藝術的影響,使其改變對繪畫的看法,並將東方傳統建築、民俗圖象等元素,融入歐普、硬邊藝術等西方現代藝術表現形式,創造出獨特的繪畫風格。1966年返台後,開始探研民間藝術和傳統建築,以台灣傳統古厝為其創作題材,除了創作外,他亦傾力研究古建築,並將研究成果輯結成書,亦成為古蹟、傳統建築保存的重要推動代表。  

七○年代以後,席德進也嘗試水墨畫的創新,亦以本土風景所見為其主要創作題材,並融以傳統美學。在花卉的創作上,除了捨棄中國傳統的梅、蘭、竹、菊,改以描繪台灣常見的花卉之外,他也將台灣的自然山川,以水彩表現水墨暈染和沒骨等技法,亦成為他水彩風格的經典代表。

一生創作不斷創新的席德進,晚期因罹癌,於五十九歲病逝,短短五十餘年中,影響台灣藝壇最深的,應為他以自己的美學觀表現他對這塊土地的體會和認同,讓其他同處台灣的藝術家重觀自己所處的這塊土地,凝聚民眾對這塊土地的認同和感情。  

本展由台灣創價學會與席德進基金會共同主辦,由國立臺灣美術館協辦,展出該館珍藏的席德進精選作品,期盼藉由本展之探討,使觀展民眾了解席德進與台灣美術發展的關係,以及席氏如何將其對台灣文化、人情、風土之關懷表現在其作品中,進而對於其背後所呈現的本土反思及兩岸美術發展之關係能有進一步的了解。

法國青年 French Boy 1966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92 x 72 cm
黃衣少年 Boy Yellow 1967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91.5 x 73 cm
風景(魚池鄉) Landscape (Yuchi Township) 1981 水彩、紙本 Watercolor on Paper 56.5 x 76 cm
古屋 Old House 1971 水彩 、紙本 Watercolor on Paper 56 x 76 cm
節日 Festival 1964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73 x 97 cm
自畫像 Self-Portrait 1972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107 x 133 cm

Image

藝術家簡介

席德進,(1923-1981),生於中國四川,畢業於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師承林風眠。從濃厚油彩的人物肖像、到墨韻渲染的古居與山水,席德進走訪台灣鄉野角落,透過學理轉化為生命的體驗,將自然的體會及對現代藝術精神的掌握,融入中國傳統技法,呈現揉合東西方特質的繪畫風格。除投入台灣抽象藝術之發展,也是台灣民間藝術與傳統建築的倡導者。著有《台灣的民間建築》、《我畫・我想・我說》。

過去展出地點

地點
創價美術館 至善館
創價美術館 秀水館
鹽埕藝文中心 (於2022/1/1起閉館)
創價美術館 桃園館
我同意收到來自於創價藝文的通知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