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樂水 郭雪湖回顧展
2016/09/24~2017/06/17




郭雪湖,19歲以「台展三少年」之姿聲名鵲起,105歲高壽仙逝,創作生涯之長是台灣美術史上的罕例。他終身以創作為職志,從自己生長的環境出發,畫台灣的鄉土人情、風景名勝,而後足跡更擴展至東亞、歐洲及美國各地,猶如探險家一般,以台灣人的視野觀望世界,描繪不同地景面貌。縱然歷經波瀾的人生境遇與台灣的歷史轉折,他始終以恬靜、優雅的風格形塑藝術的莊嚴志業。
一生波瀾不驚 台灣膠彩畫典範
郭雪湖(1908-2012),本名郭金火。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出生於台北商貿繁榮、人文薈萃的大稻埕。就讀日新公學校時即嶄露繪畫天份。16歲,母親帶著他前往蔡雪溪的傳統裱畫店「雪溪畫館」拜師學藝,開啟藝術創作之路,蔡雪溪並為其取名「雪湖」。1927年以水墨畫《松壑飛泉》入選首屆「臺灣美術展覽會」(臺展)東洋畫部,當時獲入選作品33件,其中3件分別為年輕台籍畫家陳進、林玉山及郭雪湖所作,三人並譽為「台展三少年」,成為揭開「臺展」序幕的重要象徵。
郭雪湖一生幾經歷史轉折與不同的人生境遇,始終不忘亦師亦友鄉原古統的鼓勵,畢生為成為專業畫家而傾力創作,堪稱為台灣膠彩畫的重要典範。其畫作構圖縝密、風格多元,呈現鮮明的地方色彩及樸素關懷。用色絢麗多彩、氣韻優雅;畫風多元,求新求變。
台灣光復後,國畫論戰的風波,讓郭雪湖在1964年離開台灣,旅居日本。1970年代末期轉至美國加州定居。喜愛旅行寫生的郭雪湖足跡遍及日本、中國、東南亞、美國、歐洲等地,開啟人生視野的探險,不同地景視角的創作,亦擴大郭雪湖創作的藝術版圖。此次展出,呈現跨越近90年間的珍貴畫作,不僅完整記錄其一生的創作歷程,也反映台灣百年來都市變遷的樣貌,更呈現其在台灣美術史中重要的藝術象徵和發展源流。
耕到天(觀音山頂) Tilled to the Heavens(Summit of Mt. Guanyin) 1960 膠彩、紙 Chinese Gouache on Paper 80 x 102 cm
古城明月 (台南小西門) Bright Moon over the Old Wall (Tainan Small West Gate) 1982 膠彩、紙 Chinese Gouache on Paper 45 x 54 cm
昔日西門情景(台北西門) West Gate in the Old Days 1997 膠彩、紙 Chinese Gouache on Paper 62 x 74 cm
水鄉櫓聲(泰國) The Sound of Oars in a Water-town (Thailand) 1955 彩墨、絹 Color Ink on Silk 58 x 72 cm
*峽谷溪聲(太魯閣) The Stream's Sound in the Gorge(Taroko) 1975 膠彩、紙 Chinese Gouache on Paper 51 x 44.3 cm

藝術家簡介
郭雪湖(1908-2012),生於台灣台北,原名郭金火。早年自修繪畫,曾受陳英聲、蔡雪溪及鄉原古統的繪畫啟蒙。1927年以水墨畫〈松壑飛泉〉,入選首屆 「台灣美術展覽會」,與陳進、林玉山並譽為「台展三少年」。其作品構圖縝密、風格多元,呈現鮮明的地方色彩及對素樸的關懷。1964年後,雖陸續移居日本、美國,仍積極參與台灣畫壇活動。其創作生涯為台灣美術開啟了典雅且鮮活的新視野,蔚為台灣膠彩畫的重要典範。
過去展出地點
地點 |
---|
創價美術館 至善館 |
創價美術館 安南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