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沃土的記憶 駱香林影詩

2017/11/18-2019/9/21

image
點選播放按鈕觀賞影片

駱香林,台灣近代重要文人,集詩書畫影多項才華於一身。雖於花甲之年才投身攝影,但他融合東方水墨畫境和紀實鏡頭視角,以及突破性的實驗創作手法,在台灣攝影史上塑造出個人獨特的攝影美學,同時為後山這塊沃土留下重要的時代見證。

台灣攝影史上的一顆奇星

駱香林(1895-1977),出生於新竹,16 歲新竹公學校畢業後,隨父親北上移居台北大稻埕,並師事宿儒趙一山學習漢學,同時 埋首台灣總督府圖書館十餘年,治學態度嚴謹。1915年,與同窗共7人組詩社「星社」,號稱「七星」,且與「星社」諸友合創詩刊《台灣詩報》,負責古今詩鈔與詞鈔,並擔任編輯工作,奠定深厚國學基礎。之後受聘於泰北中學及涵虛樓教授漢學,但因日本殖民政策逐步壓抑漢文教育,使有濃厚民族意識的駱香林,生活逐陷困頓。1933年,他移居花蓮,於自宅設「說頑精社」傳授漢文,他多才多藝,在詩文詞賦書畫、古文及古琴上皆有深厚造詣,深受在地士紳歡迎。此外,他樂於培養對新事物的喜好,尤其藝蘭養石,在花蓮亦成為風潮。在花蓮期間,駱香林參與創立「奇萊吟社」(詩社),擔任《東台日報》主筆,受聘花蓮鐵路醫院事務長,編撰《花蓮縣誌》,並主編《花蓮文獻》等,積極致力於地方藝文的發展,成為花蓮在地藝文風潮的啟蒙與帶動者。

60 歲時,因應編纂《花蓮縣誌》,記錄在地風土人物所需,開始接觸攝影。他的攝影作品融合水墨畫的創作技巧與美學構圖,雖然以台灣風景為素材,卻展現濃厚的中國水墨畫意味。他常在畫面上修飾、上色,並題詠落款,形成集合攝影、賦詩及繪畫技巧的藝術作品。而攝影技巧上,除了單純拍攝山水、土地、人文、動植物和名勝古蹟等不同題材的作品外,亦嘗試用多種暗房技巧,呈現出如集錦、浮雕、中途曝光、實物投影等技法多元的攝影作品。他於1976年出版攝影集《題詠花蓮風物》,意在留存昔時景觀,可說不僅對花蓮文化教育影響深遠,更對花蓮的文化保存貢獻良多。

駱香林以知識份子的自覺與責任,為人耿介不屈,不求功名與物質,一生致力於創作和地方藝文發展的耕耘。此次特別與花蓮縣政府合作,共同策劃本展,期盼能讓民眾更近距離地觀賞駱香林鏡頭下,融合東方水墨畫境和紀實視角,以及當時實驗性的攝影創作手法所記錄的台灣土地、人文及風物民情等作品。讓我們從他一幅幅難得一見的攝影作品中,去認識這位在台灣攝影史上,極其重要的攝影家代表。

太魯閣 Taroko Gorge 1970 銀鹽相紙、人工著色 Gelatin silver print with hand-tinting 103 × 59.5 cm
靡有孑遺 Nothing Left Over 1954-1977 銀鹽相紙、人工著色 Gelatin silver print with hand-tinting 48.5 × 58 cm
靡有孑遺 Nothing Left Over 1954-1977 銀鹽相紙、人工著色 Gelatin silver print with hand-tinting 48.5 × 58 cm
頑童 Boys at Play 1954-1977 銀鹽相紙、人工著色 Gelatin silver print with hand-tinting 48.5 × 60.5 cm
實物曝光 Photogram 1957 銀鹽相紙 Gelatin silver print 25.5 × 30.9 cm
快馬跑風 A Fast Horse Racing with the Wind 1954-1977 銀鹽相紙 Gelatin silver print 50.2 × 60.5 cm
名稱不詳 Untitled 1954-1977 銀鹽相紙 Gelatin silver print 30.5 × 25.5 cm
群飛刺天 Flocking into the Heavens 1954-1977 銀鹽相紙、人工著色 Gelatin silver print with hand-tinting 44.5 × 59.5 cm
分身有術 The Art of Being Two Places at Once 1954-1977 銀鹽相紙 Gelatin silver print 58.8 × 44 cm

Image

藝術家簡介

​駱香林(1895 ~ 1977),出生於新竹,16 歲隨父北上,師事碩儒趙一山習漢學。1915 年與同學共組詩社「星社」,號稱「七星」。1933 年移居花蓮,以教授漢文為業。60 歲開始學攝影,喜愛拍攝具國畫風格的沙龍攝影,並習於作品上題詠,圖與詩文,互相輝映。作品多取材自台灣本土及花蓮的風土民情及人文風貌。彩色作品皆以手工 著色,從黑白染出,設色淳雅,融合中國畫的傳統畫理和個人獨特的攝影美學。

參觀時間

週二至週日09:30~17:00(每週一、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休館)

過去展出地點

地點
創價美術館 至善館
創價美術館 景陽館
創價美術館 新竹館
創價美術館 花蓮館
鹽埕藝文中心 (於2022/1/1起閉館)
我同意收到來自於創價藝文的通知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