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鳥傳奇 楚戈創作巡迴展
2014/03/26~2014/12/27

楚戈,集詩人、藝評家、作家、藝術家等多重身份於一身,不拘小節的性格與一生經歷的戰亂離愁,使他的創作呈現豐富及寬闊的視野,特別是從他新奇多變的創作中,能感受到他天真浪漫且毫不做作的濃烈赤子之心。他一生創作力豐沛、生命力強韌,在二次戰後的台灣現代藝壇,可說是集各成就於一身的全方位藝術家。
猶如浴火重生的火鳥─燃燒生命、譜寫光彩
楚戈(1932-2011)本名袁德星,湖南省汨羅縣人。從小飽讀詩書,對書畫有濃厚興趣,透過勤奮向學,扎下豐厚的文學基礎。17歲從軍,之後跟隨軍隊來台,他於軍旅生涯也不忘探究文學,20歲即發表第一首現代詩,開始文學創作之路。之後,結識了許多詩友與畫友,投入新詩現代派運動,同時參與由青年畫家組成的「五月」、「東方」等畫會,並撰文推動現代繪畫的發展,他以「楚戈」為筆名,發表相當質量的藝術評論,在當時的藝文界,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退伍後,楚戈開始出版詩集,且自繪插圖,並考取國立藝專夜間部,隔年受邀至文化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文學藝術研究所,講授「藝術概論」及「中國文化概論」,創造出藝壇、杏壇另一個傳奇。1968年開始於故宮任職,開啟藝術生涯的嶄新里程碑;雖然當時青銅器對他而言屬陌生的領域,但他全心投注於研究,成為國內少數研究青銅器的專家。他亦將研究心得,系統性地的發表在雜誌或出版專書,因此對中華古文物的介紹,及藝術生活化的推廣,有很大的貢獻。此外,於工作餘暇也繼續從事創作,並陸續舉辦個人畫展,在文學、繪畫及學術上聲名遠播。
然,楚戈50歲時不幸罹癌,雖飽受無法進食、不能言語之苦,楚戈仍展現強韌生命力,戰勝了病魔。大病的後遺症,雖讓他漸漸失去聽覺,身體飽受摧殘,但浴火重生的他,自喻是「再生的火鳥」,更加珍惜生命。因此,他全力投入研究和創作,在學術、文學創作、繪畫上的表現,更加亮麗耀眼,再創藝術的另一個顛峰期。
以現代水墨畫著稱的楚戈,從線條出發是其最大特色,而創作技法與媒材,更是一再顛覆傳統水墨的印象。無論是以報紙為畫筆、撕紙拼貼,或是用排筆作畫等,玩出許多新花樣,尤其是結合新詩的創作,賦予作品更大的想像空間。而在平面創作之外,楚戈的立體創作也令人驚艷,除了1989年為台中市建城百年創作的台灣最大銅鑄雕塑「中」字紀念碑之外,陶罐、陶碟上的線畫、以繩子構成的銅雕或裝置,都證明這位藝術家不可侷限的能量與才華。此次展覽,承蒙「楚戈文化藝術基金會」的全力協助,相信透過楚戈鮮活生動,充滿生命熱度的全方位藝術創作,能讓民眾體會到他不向命運低頭、盡情揮灑生命熱力的一生。
鳥道 Birds' Path 1988 壓克力顏料.水墨.紙 Acrylic colors.Ink on Paper 119.5 x 173 cm
乾坤四重奏 The Qian and Kun Quartet 2005 壓克力顏料.水墨.紙 Acrylic colors.Ink on Paper 76 x 138 cm
為地球而跑 Running for the World 1997 壓克力顏料.彩墨.布 Acrylic colors.Color Ink on Canvas 127.5 x 158 cm
女媧煉五色石 Nüwa Smelted a Five-colored Rock 1998 壓克力顏料.彩墨.布 Acrylic colors.Color Ink on Canvas 95.5 x 140.3 cm
地 Di (Earth) 1992 壓克力顏料.水墨.紙 Acrylic colors.Ink on Paper 70 x 69.7 cm
動靜之間 Between Movement and Stillness 2008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130 x 162 cm
來回散步的感覺 The Sense of Walking Back and Forth 2003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56 x 75.5 cm
生命共同體 Chimera 2004 麻繩. 複合媒材 Hemp rope Mixed Material 152 x 53 cm

藝術家簡介
楚戈(1932-2011),湖南汨羅人。原名袁德星,可說是集聚詩人、作家、藝評家、藝術家等多重角色於一身的奇才。曾任職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專精於商周青銅器研究。創作作品帶有高度文化意涵與東方哲思, 是為台灣當代水墨創作具傳統文化質地代表的一位藝術家。1984年以再生火鳥自居,抗癌博鬥三十年,創作不懈。除了詩集、散文集等著作,其《龍史》專書更為文化研究之重要學術專書。
過去展出地點
地點 |
---|
創價美術館 安南館 |
創價美術館 景陽館 |
創價美術館 台中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