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鑑古知今 傅申學藝路
2018/5/16-2019/5/10

秉持學無止境之心,一生孜孜不倦、精進自我的傅申,在繪畫、書法、篆刻、書畫理論、鑑賞等各專業領域中,皆有精彩表現與深厚造詣。
鑑古知今─優遊於筆墨世界的先驅者
傅申,1936年生於上海浦東,1948年隨父母遷居台灣屏東,1955年考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系。就讀師大期間,他跟隨黃君璧、溥心畬學習水墨,向宗孝忱、王壯為學習書法及篆刻,在校外亦向傅狷夫習畫,累積了他的創作實力。畢業前的系展,傅申獲得國畫及篆刻第一名,書法第二名的佳績,被同學封為藝術系的三冠王。畢業後又陸續獲得臺灣省美術展覽國畫一等獎,中日文化交流書法展一等獎。
1965年,傅申進入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擔任書畫研究工作,與江兆申共事,有「故宮二申」之稱。在故宮三年,改變了他的人生方向,日後以書畫史及鑑定研究終其一生。1968年赴美國深造,獲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史博士學位。並先後擔任耶魯大學藝術史教席,以及出任美國國立佛利爾美術館中國藝術部主任,成為古書畫鑑定及研究張大千藝術的專家。1994年應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之聘,返台主授歷代書史及書畫鑑賞課程,作育後進。
傅申兼擅篆書與隸書的古樸,筆法圓融勁挺,他不斷的從研究及臨摹古書畫中厚實自身的創作力, 從傳統底蘊中釋出瀟灑。書藝創作上筆韻自如、勁健爽朗,蘊含充沛的生命力,在現代書藝的創新中,著重文字語意的適讀性。他的實驗性書法擅長以篆書為主體,透過文字符號的重新解構來造意,並融入「繪畫性」的表態,突顯詞彙的情境。從傳統的功底中體現出現代思潮,融匯了傳統動靜、虛實輝映的筆墨之美,也傳達出存在意識的反思。綜觀傅申一生的書畫學藝路,可見其無論書畫篆刻皆鈎深索隱的探求根源。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努力追求創新。傅申認為,書藝要有所發展,一定要兼顧傳統與創新,要創新就必須具備傳統的深厚基礎,作品才能歷久彌新。期待此次從集藝術史家、鑑定家、藝術家等多重身分於一身的傅申教授的作品中,我們能觀賞到傅申在學術、書法、繪畫、陶瓷等多重領域的創新學藝之路。
篆行 核電爆射 The Crackling Radiation of Nuclear Power, in Seal and Running Scripts 2011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94.5 × 119 cm
款識:爆射 核電驚爆 輻射外洩 生命受脅 辛卯 傅申書 鈐印:觀復 君約 傅申 蒲東 坦直鄉 君約 傅申
篆行 寧靜 Peace and Tranquility, in Seal and Running Scripts 2001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68 × 69 cm
款識:寧靜 非澹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 辛巳初秋 君約 傅申書 鈐印:觀復 聽之以氣 君約 傅申之印
篆行 海嘯 Tsunami, in Seal and Running Scripts 2011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95 × 134 cm
款識:海嘯 海底彊震 海嘯肆虐 辛卯春 日本天災 君約 傅申書 鈐印:浦東 聽之以氣 君約 傅申 觀復 一粟齋 傅申
篆書 捲起千堆雪 Rolling up a Thousand Piles of Snow, in Seal Script 1984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132 × 69 cm
款識:捲起千堆雪 甲子秋 傅申書 鈐印:忘其筆墨 傅申
鄭向恆小姐像 Portrait of Ms. Cheng Hsiang-Heng 1964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69 × 33 cm
款識:向恆小姐之像 畫奉 殿魁吾兄雅存 甲庚秋日于上伏塔 傅申 鈐印:傅申 大年
孤獨 Loneliness 2016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67.5 × 147 cm

藝術家簡介
傅申(1936-),生於上海,1948 年隨父母遷居台灣屏東。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1965 年入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以書畫史及鑑定研究為一生職志。1968 年獲獎學金赴美深造,1976 年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考古研究所碩、博士學位。之後擔任耶魯大學藝術史教席、華府佛利爾美術館等展覽研究,業餘仍繼續書法、陶瓷創作。1994 年應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之聘,主授歷代書史及書畫鑑賞課程,作育無數後進,並著有多本專書。
參觀時間
週二至週日09:30~17:00(每週一、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休館)
過去展出地點
地點 |
---|
創價美術館 安南館 |